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高山之巅的壮阔画面,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解读:
诗人站在极高的山峰上,感觉天门(古人想象中天界的入口)仿佛就在头顶,伸手就能触碰到;而眺望日出时,太阳似乎近得可以攀爬上去。这里用夸张的比喻传递出两种体验:
1. 空间感的突破
把"天门"和"日观"(看日出的地方)形容得像邻居家阳台一样近,本质上是在说山高到突破了常理——高到让人产生"天界触手可及"的错觉,这种夸张让读者瞬间感受到山势的巍峨。
2. 征服自然的豪情
"近可攀"三个字最妙,明明是在描写景物高不可攀,却用"可以攀登"的反差来表达人类面对自然的自信。就像现在有人登顶珠峰后说"我摘到了星星",是同样的浪漫表达。
这种写法就像用手机广角镜头拍山景:既拍出了山体压迫性的高度,又通过镜头畸变让山顶的太阳显得格外大,最终呈现的是人类对自然既敬畏又向往的矛盾情感。
李白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