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恨蟪蛄怜婺女,几回娇妒下鸳机,今宵嘉会两依依。

出自 五代 毛文锡 《浣溪沙·七夕年年信不违》

译文常恨蟪蛄啼鸣,仿佛是对织女倾诉着无尽情意,惹得她多少次嗔妒地停下机梭。盼着今夜的美好相会,与情郎相依相偎。

注释蟪蛄:蝉的一种,吻长,黄绿色,夏秋能鸣。婺女:又称“女宿”,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鸳机:织锦机。

赏析此句对“蟪蛄”、“婺女”这类的自然现象加以人格化,表现出女子妒人多欢而己少欢的幽恨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爱恨纠葛的浪漫夜晚,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解读:

前半句"每恨蟪蛄怜婺女"说的是:总怨恨那些像蝉一样聒噪多事的人(蟪蛄)打扰了牛郎织女(婺女指织女星)的相会。这里用蝉的吵闹比喻现实中的干扰,用牛郎织女比喻相爱却受阻的恋人。

中间"几回娇妒下鸳机"说的是:织女多少次因为吃醋生气,赌气走下织布机(鸳机指织女的织布机)。这里生动表现了恋爱中女生使小性子的可爱模样。

最后"今宵嘉会两依依"是亮点:今晚这对有情人终于能甜蜜相会,难舍难分。前面所有的怨恨、赌气,都在这个美好的夜晚化为浓情蜜意。

全诗妙在:
1. 用大家熟悉的牛郎织女故事作比喻,让人立刻心领神会
2. 把恋爱中的小情绪写得活灵活现,嫉妒、赌气到最终和好,很有生活气息
3. 短短三句就讲完一个爱情故事,从怨恨到甜蜜,转折自然动人

就像现在年轻人谈恋爱,可能平时会抱怨朋友瞎掺和,会为小事闹别扭,但最终和好的那一刻,所有的矛盾都变成了爱情的调味剂。

毛文锡

唐末五代时人,字平珪,高阳(今属河北人),一作南阳(今属河南)人。年十四,登进士第。已而入蜀,从王建,官翰林学士承旨,进文思殿大学士,拜司徒,蜀亡,随王衍降唐。未几,复事孟氏,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。《花间集》称毛司徒,著有《前蜀纪事》《茶谱》,词存三十二首,今有王国维辑《毛司徒词》一卷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