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物指磨金镜净,何人拏攫银河决?
出自 宋代 史达祖 《满江红·中秋夜潮》
万水归阴,故潮信盈虚因月。偏只到、凉秋半破,斗成双绝。有物指磨金镜净,何人拏攫银河决?想子胥今夜见嫦娥,沉冤雪。光直下,蛟龙穴;声直上,蟾蜍窟。对望中天地,洞然如刷。激气已能驱粉黛,举杯便可吞吴越。待明朝说似与儿曹,心应折!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两个充满动感的画面,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解读:
前半句"有物指磨金镜净"——
像是有人用手指反复擦拭一面金镜,直到它光亮如新。这里用"金镜"比喻月亮或水面,而"指磨"的拟人化动作让画面活了起来,让人联想到月光穿透云层或涟漪荡开的过程,传递出一种精心打磨后的纯净之美。
后半句"何人拏攫银河决"——
仿佛看见某个巨人突然伸手撕开银河,让河水倾泻而下。"拏攫"(抓取)和"决"(冲破)这两个动作充满爆发力,把银河想象成能被徒手撕裂的布匹,既夸张又生动,创造出瀑布奔涌般的视觉冲击。
两句通过"精细打磨"与"暴力撕裂"的对比,形成奇妙张力:
前一句是温柔的慢动作,后一句是狂暴的瞬间爆发;前一句展现人工雕琢的完美,后句呈现自然力量的狂放。这种对立统一的表达,让静止的景物有了戏剧性的生命力,充分展现了诗人将寻常景物写出惊天动地效果的想象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