胭脂洗出秋阶影,冰雪招来露砌魂。

出自 清代 曹雪芹 《薛宝钗咏白海棠》

译文刚浇上水的海棠就像洗去胭脂的美人,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;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。

注释胭脂:即胭脂红色。洗出: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。秋阶:秋天的台阶。影:指海棠花姿。冰雪: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。露砌: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。魂:指海棠花的品格。

赏析这句诗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白海棠的色彩纯净与灵魂高洁,胭脂洗尽显露出秋天的淡雅,冰雪般的纯净则赋予了它灵魂深处的清高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两个生动的画面描绘出秋夜的美感,可以这样理解:

第一句"胭脂洗出秋阶影"好比说:月光像被水洗过的胭脂一样清淡,照在台阶上投下朦胧的影子。这里用"洗"字巧妙地把月光比作褪色的胭脂水,既写出月色的柔美,又暗示秋天特有的清冷感。台阶上的影子随着月光流动,整个画面静谧又带着流动感。

第二句"冰雪招来露砌魂"像是说:台阶旁结的霜露像冰雪般晶莹,仿佛把台阶的灵气都唤醒了。这里的"招魂"不是恐怖的意思,而是说霜露让台阶显得格外有灵性,就像被注入了生命。冰雪和露珠的透明质感相互映衬,突出秋夜的洁净空灵。

两句共同营造出这样的意境:秋夜的月光不再浓烈,像被水冲淡的胭脂;台阶上的露水晶莹如冰,让普通的石阶有了灵气。诗人通过"洗胭脂"和"冰雪露"这两个意想不到的比喻,把常见的秋夜景象写出新鲜感,既能看到色彩变化,又能感受到温度,画面里还藏着流动的生命力。这种将普通景物写出仙气的笔法,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。

曹雪芹
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