鸿雁不堪愁里听,云山况是客中过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,听到鸿雁哀鸣、面对云雾缭绕的青山时,内心涌起的孤独与乡愁。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1. 鸿雁的叫声本已凄凉,但对满怀愁绪的游子来说,听起来更加难受——就像心情低落时,连下雨天都觉得特别压抑。
2. 云雾中的青山虽然美丽,但作为异乡过客根本无心欣赏——就像我们出差时看到再美的风景,也会因为想家而觉得索然无味。
诗人用两个生活化的比喻:
- 把鸿雁比作"催泪bgm",越是伤心时越听不得
- 把云山景色比作"朋友圈里的美食照片",别人看着羡慕,自己却食不知味
这种写法生动展现了"触景伤情"的普遍体验:当人处在低落情绪中时,再美的景物都会变成加重愁绪的催化剂。直到今天,我们旅游想家、加班看月亮时,依然会有这种"风景越美越孤独"的感受。
李颀
李颀(690-751),汉族,东川(今四川三台)人(有争议),唐代诗人。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。开元十三年进士,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,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,风格豪放,慷慨悲凉,七言歌行尤具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