霜干寒如玉,风枝响似琴。

出自 明代 憨山德清 《咏竹五首》

寒飞千尺玉,清洒一林霜。
纵是尘心重,相看亦顿忘。

矫矫凌云姿,风生龙夜吼。
霜雪不知年,真吾岁寒友。

霜干寒如玉,风枝响似琴。
潇湘一夜雨,滴碎客中心。

叶落根偏固,心虚节更高。
一林寒吹发,清夜伴松涛。

淇澳春云碧,潇湘夜雨寒。
虚窗人静听,飒飒响琅玕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树木的生动画面,用两个巧妙的比喻传递出清冷孤高的意境。

前半句"霜干寒如玉"写树干:冬日结霜的树干像玉石一样光滑透亮,又带着冰冷的触感。这里用"玉"作比,既突出了树干被霜包裹后晶莹的质感,又暗含了高洁的品格象征——就像古人常用玉来比喻君子的德行。

后半句"风枝响似琴"写树枝:寒风吹过时,干枯的树枝相互碰撞发出清脆声响,如同有人在弹拨琴弦。这个比喻把自然声响艺术化,让原本凄冷的寒风变成了有韵律的音乐,在寂静的冬天显得格外空灵。

两个比喻的共同点在于"以贵重之物比寻常景物":用珍贵的玉石比喻普通的树干,用高雅的琴声比喻自然的声响。这种写法既提升了景物的格调,又让读者通过熟悉的美好事物来感受冬日树木的神韵。看似在写景,实则透露出文人雅士对清冷孤高境界的向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