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反而不缩,虽褐宽博,吾不惴焉;自反而缩,虽千万人,吾往矣。

出自 《孟子·公孙丑章句上·第二节》

译文反省自己觉得理亏,那么即使面对普通百姓,我难道就不害怕吗?反省自己觉得理直,纵然面对千万人(阻止),我也会勇往直前。

注释褐:指的是粗陋的衣服。宽博:形容衣服的宽大。惴:忧愁,恐惧。

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坚定的道义立场和无畏的勇气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用今天的大白话来说,就是:

“当我反省自己,发现理亏时,就算对方是个穿粗布衣服的普通人,我也会心虚;但如果我确认自己站在道理这一边,哪怕面前是千军万马,我也敢直接冲上去。”

它的核心魅力在于传递了一种“对内的诚实”和“对外的勇气”

1. 先自我审判,再对外行动
不是盲目逞强,而是先像照镜子一样检查自己:我的立场是否公正?如果发现自己有问题,哪怕对方地位低微(比如穿粗布衣的百姓),也会感到不安;但如果问心无愧,就有了“硬刚”的底气。

2. 真理比人多更重要
现实中,多数人容易被“人多势众”吓退,但这句话反其道而行:只要道理在你这边,人数的悬殊根本不值得害怕。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适用——比如坚持揭发黑幕的举报者,或对抗网络暴力的普通人。

3. 一种“理性的勇敢”
它区别于鲁莽,强调勇气必须建立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。就像现代人常说的“你的勇气,要配得上你的正义感”。

举个生活例子
- 如果你插队被人指责,心里发虚(自反不缩),这时候强撑面子反而可笑;
- 但如果你在高铁上阻止有人霸座,哪怕对方一伙人围着你骂(自反而缩),你也有底气怼回去,因为你知道自己没错。

这句话之所以经典,正是因为它用最简单的逻辑,击穿了人性中“欺软怕硬”的弱点,告诉我们:真正的勇敢,始于对自己的诚实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