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云都变露,新月初学扇。塞鸿一字来如线。

出自 元代 周德清 《塞鸿秋·浔阳即景》

译文晚云化作傍晚时的露水,新月半圆犹如扇面。从塞外归来的大雁在高高的天上一字排开,宛如一条细细的银线。

注释晚云都变露:晚云化作傍晚时的露水。初学扇:意思是新月的形状像展开的扇子。塞鸿:边地的鸿雁。

赏析词人转换了视觉角度,描绘了“晚云”与“新月”的情态变化,接着写塞外归来的大雁,使人感受到雁阵冲寒所蕴涵的苍凉秋意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夜画面,用简单的自然景象传递出细腻的美感。

"晚云都变露"说的是傍晚的云气渐渐凝结成露水,让人感受到秋夜的凉意和湿润。就像我们常看到草地上突然出现的露珠,其实是空气中的水分遇冷形成的。

"新月初学扇"把刚升起的弯月比作学着展开的折扇,既写出月亮的形状,又赋予它拟人化的趣味。就像看到小孩子第一次尝试打开扇子时那种不熟练却可爱的样子。

"塞鸿一字来如线"描写北方飞来的大雁排成"一"字形,像一条细线划过天空。这个比喻既准确又形象,让我们仿佛亲眼看到雁群在暮色中飞过的场景。

三句话连起来,就像用文字拍了个短视频:先拍湿润的夜空特写,然后镜头摇向天边的月牙,最后远景捕捉飞过的雁阵。不用任何华丽辞藻,仅用生活中常见的云、月、大雁,就营造出宁静悠远的秋夜氛围,还带着一丝万物有灵的俏皮感。这种用平凡事物创造意境的功力,正是古典诗词最打动人的地方。

周德清

周德清(1277-1365)元代文学家。字日湛,号挺斋,高安(今属江西高安市杨圩镇睱塘周家)人。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后代。工乐府,善音律。终身不仕。著有音韵学名著《中原音韵》,为我国古代有名的音韵学家。元代卓越的音韵学家与戏曲作家。《录鬼簿续篇》对他的散曲创作评价很高,然其编著的《中原音韵》在中国音韵学与戏曲史上却有非凡影响。「德清三词,不惟江南,实天下之独步也。」《全元散曲》录存其小令31首,套数3套。至正己(1365)卒,年八十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