鸿雁长飞光不度,鱼龙潜跃水成文。

出自 唐代 张若虚 《春江花月夜》

译文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,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。

注释文:同“纹”。

赏析此句语言既抑扬顿挫,又清新流畅,充满着诗意韵味,鸿雁远飞,飞不出月的光影,鱼儿在深水里跃动,只激起阵阵波纹,使得诗人平添几分愁苦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:鸿雁高飞远去,连光影都追不上它们的速度;鱼龙在水底潜游跳跃,水面只泛起细微的波纹。诗人用两种动物的动态形成巧妙对比——天上与水下,迅疾与隐蔽,宏大与微妙。

核心魅力在于:
1. 动静结合的镜头感:像电影慢镜头,鸿雁的飞逝是"快放",鱼龙的潜跃却是"慢动作",一快一慢让画面立体。
2. 隐藏的人生隐喻:鸿雁好比人生中那些抓不住的机遇(如时光、理想),鱼龙则像暗处的努力(如积累、沉淀),水面波纹就是努力留下的痕迹。
3. 自然的哲学语言:用动物本能动作说透了人类永恒困境——有些事物我们永远追不上,但每个微小行动都在改变着当下的"水面"。

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温柔的无力感:明知追不上鸿雁,却依然欣赏鱼龙搅动的水纹,这种对生命局限的坦然接受,反而成就了另一种美。

张若虚

张若虚(约660—约720),唐代诗人。扬州(今属江苏)人。曾任兖州兵曹。生卒年、字号均不详。事迹略见于《旧唐书·贺知章传》。中宗神龙(705~707)中,与贺知章、贺朝、万齐融、邢巨、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,与贺知章、张旭、包融并称“吴中四士”。玄宗开元时尚在世。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《全唐诗》中。其中《春江花月夜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,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,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,语言清新优美,韵律宛转悠扬,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,给人以澄澈空明、清丽自然的感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