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危见臣节,世乱识忠良。

出自 南北朝 鲍照 《代出自蓟北门行》

译文时局动荡的时候,才可以看出那些臣子的节操;天下动乱的时候,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忠良。

注释节:气节,节操。

赏析自古以来的忠节之士,都是在严峻考验中察“见”和“识”别出来的,诗人颂扬为国捐躯的壮士,寄托了他对英烈的无比崇敬之情,后常用来赞美那些正气凛然的忠良之士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用大白话讲就是:越是艰难的时刻,越能看出一个人靠不靠谱;社会乱套的时候,才能认出谁是真英雄。

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:
- 公司快倒闭时,那些偷偷找下家的同事,和坚持到最后一刻收拾烂摊子的人,高下立判。
- 疫情封城时,有人忙着抬价卖菜,有人免费给邻居送药,这时候才能看清人品。

它的精妙之处在于:
1. 用"危"和"乱"当试金石,把抽象的道德标准变得具体可见。就像把金子扔进火里烧,真的假的一烧就知道。
2. 两个场景形成镜像对比:"时危"对应"臣节","世乱"对应"忠良",像照妖镜的两面,让虚伪无所遁形。
3. 短短十个字说透了一个永恒真理:平时大家都可以装好人,但真遇到事的时候,本性根本藏不住。

这句话之所以流传千年,就是因为它像X光机一样,能穿透各种漂亮话和表面功夫,直接照出一个人骨子里的品格。放在今天,它依然能解释为什么地震时有人当"范跑跑",有人却逆行救人。

鲍照

鲍照(约415年~466年)南朝宋文学家,与颜延之、谢灵运合称“元嘉三大家”。字明远,汉族,祖籍东海(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,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,久居建康(今南京)。家世贫贱,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,任前军参军。刘子顼作乱,照为乱兵所杀。他长于乐府诗,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。有《鲍参军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