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匪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

出自 先秦 佚名 《淇奥》

译文高雅先生是君子,学问切磋更精湛,品德琢磨更良善。

注释匪:通“斐”,有文采貌。切、磋、琢、磨:治骨曰切,象曰磋,玉曰琢,石曰磨,均指文采好,有修养。

赏析此句是一曲形象的赞歌,赞美了士大夫相貌堂堂,学问广博,塑造了一个高雅君子形象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打磨美玉的过程,比喻优秀君子的成长之道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:

1. 成长需要反复锤炼
就像工匠切锯玉石粗胚("切")、锉平棱角("磋")、雕琢纹路("琢")、抛光表面("磨"),人的品德和能力也需要持续精进。每个步骤都不可或缺,对应着学习中的反复练习、修正错误、提升细节。

2. 内外兼修的智慧
前两句"切、磋"侧重外在能力的打磨,后两句"琢、磨"强调内在修养的沉淀。就像一块好玉既要形状规整又要质地温润,真正优秀的人既要有过硬本领,也要有深厚涵养。

3. 永无止境的追求
四个动词连用形成递进效果,暗示君子修养没有终点。就像现代人常说的"终身学习",强调成长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、精益求精的过程。

这种比喻的精妙在于:把抽象的品德修养,具象化为可见的工匠劳作。今天我们培养专业技能、锻炼心性时,依然可以借鉴这种"工匠精神"——耐得住枯燥的重复,经得起细节的推敲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