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缺不改光,剑折不改刚。

出自 宋代 梅尧臣 《古意》

译文月亮不会因为缺损而改变它的光辉,宝剑不会因为折断而改变它刚硬的本质。

注释折:折断。

赏析诗人以月亮和宝剑来比喻心中坚定的志向,展现出高风亮节的节操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两个简单的比喻,传递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核。

月亮被云遮住依然发光,就像人生遭遇挫折时,内心的光芒不会熄灭。即使暂时受挫,人的本质和志向不会改变,就像被乌云遮挡的月亮,本质上依然明亮。

宝剑被折断却保持坚硬,象征人在逆境中骨气不改。外在的打击可能让人受伤,但真正坚强的人,内在的品格就像钢铁般不可摧毁。折断的是外形,不变的是本质。

这两个画面共同揭示了一个道理:真正有价值的事物,其核心特质经得起考验。月亮的光和剑的刚,在这里都象征着人最珍贵的品质——无论顺境逆境,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心与原则。这种精神放在今天依然适用:当我们面临职场压力、生活困境时,最可贵的就是保持初心,像月光穿透云层,像断剑保持锋芒。

梅尧臣

梅尧臣(1002~1060)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。汉族,宣州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宣城古称宛陵,世称宛陵先生。初试不第,以荫补河南主簿。50岁后,于皇祐三年(1051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,所注为孙子十家著(或十一家著)之一。有《宛陵先生集》60卷,有《四部丛刊》影明刊本等。词存二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