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有天在上,更无山与齐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座高山直插云霄的壮观景象,用大白话来说就是:抬头看这座山,高得简直要戳破天了,周围连一座能跟它比肩的山都没有!
它的魅力在于用最简短的文字制造出强烈的画面感:
1. "只有天在上"——像用手机仰拍一样,让人瞬间感受到山的压迫感,天空成了唯一参照物。
2. "更无山与齐"——用"孤独求败"的对比手法,突出这座山在群山中"鹤立鸡群"的王者地位。
这种写法聪明在:
- 不直接说山有多高,而是让天空当"标尺"
- 不说具体数字,却比说"海拔8000米"更有冲击力
- 用"更无"带点小骄傲,就像说"在座的都是弟弟"
我们现代夸东西好,可能会说"绝绝子""天花板",古人用14个字就既写出高度,又写出气势,还留下想象空间,这才是高级的炫技。
寇准
莱国忠愍公寇准(961-1023),字平仲。汉族,华州下邽(今陕西渭南)人。北宋政治家﹑诗人。太平兴国五年进士,授大理评事,知归州巴东、大名府成安县。天禧元年,改山南东道节度使,再起为相(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、同平章事、景灵宫使)。天圣元年 (1023) 九月,又贬寇准衡州司马,是时寇准病笃,诏至,抱病赴衡州(今衡阳)任,病故于竹榻之上,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。皇佑四年,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,帝为篆其首曰“旌忠”。寇准善诗能文,七绝尤有韵味,今传《寇忠愍诗集》三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