孤猿更发秋风里,不是愁人亦断肠。

出自 唐代 皇甫冉 《夜发沅江寄李颍川刘侍郎》

半夜回舟入楚乡,月明山水共苍苍。
孤猿更发秋风里,不是愁人亦断肠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只孤独的猿猴在秋风中哀鸣的场景,传递出强烈的悲凉感。即使你不是个多愁善感的人,听到这样的声音也会感到心碎。
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1. 画面感极强:秋风萧瑟中,一只离群的猿猴发出凄厉的叫声,这个画面本身就带着天然的忧伤。秋风常常让人联想到离别和衰败,而猿鸣在古代文学中常代表哀伤。

2. 情感传递的魔力:诗人用"不是愁人亦断肠"这种夸张的说法,强调这种悲伤的感染力之强。就像我们听到极度悲伤的音乐,即使不了解歌词也会被感染一样。

3. 孤独的共鸣:通过动物的孤独来反映人的孤独,这种手法让情感表达更含蓄有力。读者会不自觉地代入自己的孤独体验。

4. 季节的暗示:秋风这个意象很重要,它不仅是自然背景,更是情感催化剂。就像现实中,阴雨天会放大我们的忧郁情绪一样。

这句诗的魅力在于,它用最简洁的画面触发了人类共通的孤独体验,让不同时代的读者都能产生共鸣。就像看到一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,不需要文字解释就能直击心灵。

皇甫冉

皇甫冉,字茂政。约唐玄宗开元五年(公元717年)出生,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(公元770年),润州(今镇江)丹阳人,著名诗人。先世居甘肃泾州。天宝十五年进士。曾官无锡尉,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,终左拾遗、右补阙。其诗清新飘逸,多飘泊之感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