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
出自 唐代 王之涣 《凉州词二首·其一》
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,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。
注释黄河远上:远望黄河的源头。远上:远远向西望去,“远”一作“直”。孤城: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。仞:古代的长度单位,一仞相当于周尺八尺或七尺,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。
赏析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,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,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,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阔又苍凉的西北边塞画卷。
诗人用"黄河远上白云间"开篇,把奔腾的黄河比作一条巨龙,从地面一直延伸到云端,这种夸张手法让黄河显得气势磅礴。现实中黄河不可能真的流到云里,但这样写让人感受到黄河源头的遥远和神秘。
"一片孤城万仞山"则形成强烈对比:在万丈高山环绕中,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显得格外渺小。这里的"仞"是古代长度单位,万仞山就是极高的山。城池的"孤"与群山的"万仞"形成巨大反差,突显出边关将士的孤独与环境的险恶。
整句诗通过大与小、动与静的对比,既展现了西北山河的雄奇壮美,又暗含了对戍边将士艰苦处境的感叹。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但通过这两幅画面的拼接,让读者自然感受到边疆的苍凉和戍边者的孤寂。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,正是古典诗词含蓄又富有感染力的魅力所在。
王之涣
王之涣(688年—742年),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,字季凌,汉族,绛州(今山西新绛县)人。豪放不羁,常击剑悲歌,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。名动一时,他常与高适、王昌龄等相唱和,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。其代表作有《登鹳雀楼》、《凉州词》等。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,更是千古绝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