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里青山远,潮平路带沙。数声啼鸟怨年华。
现代解析
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自然画面,同时暗含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愁。
前两句"十里青山远,潮平路带沙"像用镜头拍下的风景照:远处是绵延起伏的青山,近处潮水退去后,湿润的沙路上留着潮水的痕迹。这里的"带"字很妙,让人仿佛看见沙路上交错的水痕像丝带一样蜿蜒。
后两句"数声啼鸟怨年华"突然加入声音元素,几声鸟鸣打破了宁静。这里的"怨"字用得特别,明明是自然界的鸟叫,诗人却听出了"抱怨时光"的意味。这其实是诗人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了鸟鸣声中,就像我们心情不好时,连下雨声听起来都像在叹气。
整体来看,诗人用青山、潮沙组成开阔的空间画面,又用鸟鸣声引入时间维度,在壮阔的自然景象中,悄悄埋下人类对光阴易逝的感慨。这种写法既让人看到美景,又能引发共鸣——就像我们旅游时,面对壮丽山河时突然想起"这么好的景色,可惜不能永远留住"的微妙心情。
仲殊
北宋僧人、词人。字师利。安州(今湖北安陆)人。本姓张,名挥,仲殊为其法号。曾应进士科考试。生卒年不详。年轻时游荡不羁,几乎被妻子毒死,弃家为僧,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、杭州宝月寺,因时常食蜜以解毒,人称蜜殊;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。他与苏轼往来甚厚。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