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无渡河,公竟渡河!

出自 两汉 佚名 《箜篌引》

公无渡河,公竟渡河!
渡河而死,当奈公何!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像一声急切的呼喊,背后藏着令人心碎的故事。

它描绘了一个固执的渡河者:第一句“公无渡河”是旁人拼命劝阻(“别渡河啊!”),第二句“公竟渡河”却是眼睁睁看着那人冲进急流(“你怎么偏要渡河!”)。两句话像两个镜头——劝阻的手悬在空中,下一秒浪花已吞没身影。

震撼力在于反差:劝阻越急切,越凸显渡河人的执拗。我们仿佛看到:
- 一个明知危险却义无反顾的背影
- 可能是为爱赴死,为信念牺牲,或单纯被命运捉弄
- 短短十个字,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

现代启示:生活中我们也常遇到这种“拦不住的冲动”——有人为理想冒险,有人为情所困。诗句的永恒魅力,正是捕捉了人性中这种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”的悲壮感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