奈愁极顿惊,梦轻难记,自怜幽独。

出自 宋代 周邦彦 《大酺·春雨》

对宿烟收,春禽静,飞雨时鸣高屋。墙头青玉旆,洗铅霜都尽,嫩梢相触。润逼琴丝,寒侵枕障,虫网吹黏帘竹。邮亭无人处,听檐声不断,困眠初熟。奈愁极顿惊,梦轻难记,自怜幽独。
行人归意速。最先念、流潦妨车毂。怎奈向、兰成憔悴,卫玠清羸,等闲时、易伤心目。未怪平阳客,双泪落、笛中哀曲。况萧索、青芜国。红糁铺地,门外荆桃如菽。夜游共谁秉烛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孤独愁苦中的心理状态,用简单的画面传递出细腻的情感:

1. "奈愁极顿惊"——愁到极点时突然惊醒
就像深夜被噩梦吓醒一样,这里的"惊"不是害怕,而是被自己沉重的忧愁突然刺痛的感觉。这种愁苦已经积累到身体自动产生反应的程度。

2. "梦轻难记"——短暂的梦难以抓住
形容那些零碎模糊的梦境记忆,就像早上醒来时努力回想却抓不住的梦。暗示主人公连在梦里都得不到慰藉,短暂的安宁也留不下痕迹。

3. "自怜幽独"——独自心疼着自己的孤独
"自怜"不是矫情,而像深夜失眠时抱紧自己的动作;"幽独"也不仅是孤单,更像被世界遗忘在角落的寂静。三个字就画出了一个蜷缩在黑暗中的身影。

这句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:它把抽象的"愁"变成了能感知的身体反应(惊醒),把飘渺的"孤独"变成了可见的生活场景(记不住的梦、黑暗中的自处)。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种时刻——明明很痛苦却说不出原因,这句诗正好替我们表达了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低落情绪。

周邦彦

周邦彦(1056年-1121年),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,字美成,号清真居士,汉族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历官太学正、庐州教授、知溧水县等。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,提举大晟府。精通音律,曾创作不少新词调。作品多写闺情、羁旅,也有咏物之作。格律谨严。语言典丽精雅。长调尤善铺叙。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。旧时词论称他为“词家之冠”。有《清真集》传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