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淡泊自在的隐士形象,用生活化的场景传递深刻的人生智慧。
"夫子不自衍"是说这位高人从不自我夸耀,像棵安静生长的树,无需向人证明自己的高度。"世人知者稀"则带点幽默——他的好就像藏在巷子里的美酒,只有懂行的人才能发现。
后两句用两个生动画面让我们看见他的生活态度:朋友来时,他像魏晋名士阮籍那样痛快地分享珍藏的好酒;该离开时,又像老莱子(著名孝子)披着粗布衣说走就走,不纠结物质享受。这种既热情待客又超脱物欲的活法,就像一个人既能认真享受当下,又能随时轻装前行。
全诗最妙的是把"洒脱"这种抽象品质,变成了我们看得见的饮酒场景和摸得着的粗布衣裳,教我们做人不必刻意标榜清高——真正的境界就藏在待客的一杯酒、穿衣的一寸布里。
岑参
岑参(约715-770年),唐代边塞诗人,南阳人,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,后徙居江陵。岑参早岁孤贫,从兄就读,遍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进士,初为率府兵曹参军。后两次从军边塞,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末年,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,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时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乐山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大历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