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不学严子陵七里滩,也不学姜太公磻溪岸,也不学贺知章乞监湖,也不学柳子厚游南间。
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,如今对山水忘名利;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,如今近晌午犹然睡。往常时秉笏立丹墀,如今把菊向东离;往常时俯仰承极贵,如今逍遥谒故知;往常时狂痴,险犯着笞杖徒流罪;如今便宜,课会风花雪月题。云来山更佳,云去山如画。山因云晦明,云共山高下。倚仗立云沙,回首见山家,野鹿眠山草,山猿戏野花。云霞,我爱山无价。看时,行踏。云山也爱咱。抖擞了元亮尘,分付了苏卿印;喜西风范蠡舟,任雪满潘安鬓。
乞得自由身,且作太平民;酒吸华峰月,诗吟泺水春。而今,识破东华梦;红裙,休歌南浦云。三十年一梦惊,财与气消磨尽。把当年花月心,都变做了今日山林兴。
早是不能行,那更鬓星星。镜里常嗟叹,人前强打撑。歌声,积渐的无心听;多情,你频来待怎生?自高悬神武冠,身无事心无患。对风花雪月吟,有笔砚琴书伴。
梦境儿也清安,俗势利不相关,由他傀儡棚头闹,且向昆仑顶上看。云山,隔断红尘岸;游观,壶中天地宽。
也不学严子陵七里滩,也不学姜太公磻溪岸,也不学贺知章乞鉴湖,也不学柳子厚游南涧。俺住云水屋三间,风月竹千竿。一任傀儡棚中闹,且向昆仑顶上看。身安,倒大来无忧患;游观,壶中天地宽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用四个“也不学”的排比,巧妙表达了作者特立独行的生活态度。
诗人列举了四位古代名人的隐居方式:严子陵在七里滩钓鱼、姜太公在磻溪等明主、贺知章退休后求赐鉴湖、柳宗元被贬后游山玩水——这些都是古人推崇的“清高活法”。但作者却说“都不学”,言外之意是:这些模式化的隐居方式再好,也不适合我。
这种写法有三重妙处:
1. 反套路:打破人们对隐士的刻板印象,强调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活法
2. 藏傲骨:表面说不学先贤,实则暗示自己比他们更洒脱
3. 留悬念:既然这些都不学,那到底要怎样生活?引发读者好奇
就像现代人说“不学别人考公务员,不学别人搞直播”,用否定句反而更强烈地表达了要做自己的决心。这种表达方式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底蕴,又展现了鲜明的个性,正是古典文学中“以退为进”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