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翁堑水西南流,杨柳中间杙小舟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生动的乡村画面,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它的美:
1. 画面感十足
就像用文字拍了一张照片——白发老翁在河岸边,看着西南方向流动的河水。河岸杨柳轻拂,树荫下还拴着一只小小的渔船。短短十四个字,把人物、动作、风景都装进了画面里。
2. 动静结合的美
"水西南流"是动态的,让人仿佛听见流水声;"杨柳""小舟"是静态的,像被按了暂停键。这一动一静之间,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,既有流水不断的生机,又有杨柳小舟的恬淡。
3. 留白的意境
诗人没说老翁在做什么,是准备划船?在钓鱼?还是单纯看风景?这种留白反而让读者能自己想象故事。就像中国水墨画,简单几笔却能引发无限联想,这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。
这种写法特别能体现古人"诗中有画"的特点,不用复杂词汇,就像用最普通的积木搭出了最精巧的建筑,让人一看就懂,细想又觉得余味无穷。
王安石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谥文,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王荆公。汉族,北宋抚州临川人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),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欧阳修称赞王安石:“翰林风月三千首,吏部文章二百年。老去自怜心尚在,后来谁与子争先。”传世文集有《王临川集》、《临川集拾遗》等。其诗文各体兼擅,词虽不多,但亦擅长,且有名作《桂枝香》等。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《泊船瓜洲》中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