征帆去棹残阳里,背西风,酒旗斜矗。
出自 宋代 王安石 《桂枝香·金陵怀古》
登临送目,正故国晚秋,天气初肃。千里澄江似练,翠峰如簇。归帆去棹残阳里,背西风,酒旗斜矗。彩舟云淡,星河鹭起,画图难足。(归帆 一作:征帆)
念往昔,繁华竞逐,叹门外楼头,悲恨相续。千古凭高对此,谩嗟荣辱。六朝旧事随流水,但寒烟衰草凝绿。至今商女,时时犹唱,后庭遗曲。(衰草 一作:芳草)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黄昏景象,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悠远苍凉的意境。
"征帆去棹残阳里"像电影镜头:夕阳西下,河面上远行的船帆和划动的船桨渐渐消失在金色余晖中。一个"残"字既写落日将尽,又暗示离别的伤感,让人联想到人生旅途的漂泊。
"背西风,酒旗斜矗"是特写镜头:秋风迎面吹来,酒馆的布招牌被风吹得歪斜却倔强地立着。"斜矗"二字用得极妙,既写出风势之大,又让静止的酒旗有了对抗西风的动态感,仿佛在诉说市井生活的坚韧。
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而是通过"残阳""西风"这些意象自然带出寂寥之感。画面中移动的船与静止的酒旗形成对比,远行的游子和守候的店家构成故事张力,让读者在看似平常的景物中,品出人生聚散、时光流逝的深长意味。
王安石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谥文,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王荆公。汉族,北宋抚州临川人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),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欧阳修称赞王安石:“翰林风月三千首,吏部文章二百年。老去自怜心尚在,后来谁与子争先。”传世文集有《王临川集》、《临川集拾遗》等。其诗文各体兼擅,词虽不多,但亦擅长,且有名作《桂枝香》等。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《泊船瓜洲》中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