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,未能助上大有为,以膏泽斯民,则某知罪矣;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,守前所为而已,则非某之所敢知。

出自 宋代 王安石 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
  某启:昨日蒙教,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,而议事每不合,所操之术多异故也。虽欲强聒,终必不蒙见察,故略上报,不复一一自辨。重念蒙君实视遇厚,于反覆不宜卤莽,故今具道所以,冀君实或见恕也。

  盖儒者所争,尤在于名实,名实已明,而天下之理得矣。今君实所以见教者,以为侵官、生事、征利、拒谏,以致天下怨谤也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,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,以授之于有司,不为侵官;举先王之政,以兴利除弊,不为生事;为天下理财,不为征利;辟邪说,难壬人,不为拒谏。至于怨诽之多,则固前知其如此也。

 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,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、同俗自媚于众为善,上乃欲变此,而某不量敌之众寡,欲出力助上以抗之,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?盘庚之迁,胥怨者民也,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;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,度义而后动,是而不见可悔故也。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,未能助上大有为,以膏泽斯民,则某知罪矣;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,守前所为而已,则非某之所敢知。

  无由会晤,不任区区向往之至!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一种委婉但坚定的表态,核心意思是:

"如果你批评我在位时间长,却没帮领导做出大成绩造福百姓,那我认错;但如果说现在应该啥也不干,只按老规矩混日子,那我绝不接受。"

背后有三层精彩之处:

1. 先礼后兵:先承认可能的不足(显得谦逊),再明确划清底线(展现原则)。就像先说"您说得对",再转折"但这条不行"。

2. 职场智慧:表面说给批评者听,实际是向领导表态——我愿意改革做事,不愿混日子。既回应质疑,又表明立场。

3. 改革决心:用"不敢知"(不接受)这种含蓄却有力的否定,暗示宁愿担责也要坚持做事,比直接说"我反对"更显魄力。

这种表达方式至今实用:面对质疑时,先接住合理批评,再守住核心立场,既不失风度又立场鲜明。就像现在有人说:"您说我效率低我改进,但让我躺平摆烂?对不起,办不到。"

王安石
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谥文,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王荆公。汉族,北宋抚州临川人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),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欧阳修称赞王安石:“翰林风月三千首,吏部文章二百年。老去自怜心尚在,后来谁与子争先。”传世文集有《王临川集》、《临川集拾遗》等。其诗文各体兼擅,词虽不多,但亦擅长,且有名作《桂枝香》等。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《泊船瓜洲》中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”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