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深秋,雨馀爽气肃西郊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的是深秋雨后郊外的清爽景象,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季节转换时的独特感受。
"向深秋"三个字点明时间——秋意已浓,万物开始转向萧瑟。"雨馀"指刚下过雨,空气中还带着湿润,就像我们夏天雷阵雨后闻到的那股泥土味,但这里是秋雨,更添凉意。"爽气"二字特别妙,既是雨后空气的清新,又暗含秋高气爽的畅快,就像闷热房间突然开了窗的感觉。"肃西郊"的"肃"字用得精准,既写秋风扫过郊野的轻微声响,又带出秋天特有的肃穆感,让人联想到落叶沙沙、草木渐枯的画面。
整句诗没有华丽辞藻,就像用手机随手拍的秋景照片:雨后的郊外,凉风带着草木香扑面而来,脚下是湿润的泥土,远处是渐渐泛黄的田野。诗人捕捉到的正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,却常常忽略的秋日片刻。这种对自然细微变化的敏感,正是古典诗词最打动人的地方。
柳永
柳永,(约987年—约1053年)北宋著名词人,婉约派代表人物。汉族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)人,原名三变,字景庄,后改名永,字耆卿,排行第七,又称柳七。宋仁宗朝进士,官至屯田员外郎,故世称柳屯田。他自称“奉旨填词柳三变”,以毕生精力作词,并以“白衣卿相”自诩。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,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,创作慢词独多。铺叙刻画,情景交融,语言通俗,音律谐婉,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,人称“凡有井水饮处,皆能歌柳词”,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,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,代表作 《雨霖铃》《八声甘州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