困坐南窗下,数对清风想念他。

出自 元代 关汉卿 《大德歌·夏》

俏冤家,在天涯,偏那里绿杨堪系马。困坐南窗下,数对清风想念他。蛾眉淡了教谁画?瘦岩岩羞带石榴花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孤独坐在窗边,迎着清风反复思念某个人的场景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感受它的魅力:

1. 画面感极强
就像电影特写镜头:南窗下孤零零的身影,阵阵清风拂过,人物手指无意识地轻点窗棂("数对"的细节),所有动作都指向内心强烈的思念。这种"以动作写心情"的手法比直接说"我很想你"更有感染力。

2. 矛盾制造张力
"困坐"的静止与"清风"的流动形成对比,就像被困住的身体里翻滚的思念。南窗本该是明亮温暖的位置,却反衬出主人公的黯然,这种反差让情绪更有冲击力。

3. 留白艺术
全句没写思念谁、为何思念、对方是否知晓,就像中国画的留白,给读者想象空间。可能是思念远方亲人,可能是追忆逝去的爱人,不同人能代入自己的故事,这正是古典诗词"意在言外"的智慧。

当代生活中,我们也有类似体验:比如盯着手机等消息时反复看窗外,或独自在阳台发呆回忆某人。这种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,正是诗句打动人的核心。

关汉卿

关汉卿(约1220年──1300年),元代杂剧作家。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,“元曲四大家”之首。号已斋(一作一斋)、已斋叟。汉族,解州人(今山西省运城),与马致远、郑光祖、白朴并称为“元曲四大家”。以杂剧的成就最大,一生写了60多种,今存18种,最著名的有《窦娥冤》;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,如:《单刀会》、《单鞭夺槊》、《西蜀梦》等;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、套数10多首。关汉卿塑造的“我却是蒸不烂、煮不熟、捶不匾、炒不爆、响珰珰一粒铜豌豆”(〈不伏老〉)的形象也广为人称,被誉“曲家圣人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