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梦随春远,从前事、不堪思想。

出自 宋代 秦观 《鼓笛慢·乱花丛里曾携手》

乱花丛里曾携手,穷艳景,迷欢赏。到如今,谁把雕鞍锁定,阻游人来往。好梦随春远,从前事、不堪思想。念香闺正杳,佳欢未偶,难留恋、空惆怅。
永夜婵娟未满,叹玉楼、几时重上。那堪万里,却寻归路,指阳关孤唱。苦恨东流水,桃源路、欲回双桨。仗何人细与、丁宁问呵,我如今怎向?

现代解析

这句“好梦随春远,从前事、不堪思想”用大白话来说,就是:美好的梦想像春天一样渐渐走远,而过去的那些事,连回想都觉得难受。

拆解分析:

1. “好梦随春远”
- “好梦”代表人生中那些快乐的、充满希望的时光或愿望,比如年少时的理想、甜蜜的回忆。
- “随春远”用春天比喻短暂的美好。春天虽然明媚,但总会结束,就像好梦醒来后抓不住的遗憾。
- 合起来是说,曾经珍视的东西,不知不觉中已经离自己越来越远,想留也留不住。

2. “从前事、不堪思想”
- “从前事”可能是具体的遗憾、错误,或者单纯是物是人非的感慨。
- “不堪思想”直白点就是“不敢细想”“想起来就心里发堵”,因为回忆会带来痛苦、愧疚或无力感。
- 这句话把人对过去的矛盾心理写透了:明明忘不掉,却又不敢碰。

为什么打动人?
- 画面感强:把抽象的情感(遗憾、怀念)比作“春天远去”,瞬间让人联想到繁花凋零的景象,共鸣感拉满。
- 真实感:谁没有过“如果当初……”的念头?这句诗戳中了普通人面对回忆时的普遍心态——既留恋又逃避。
- 留白艺术:没具体说“从前事”是什么,反而让每个人都能代入自己的故事,可能是爱情、亲情,或人生抉择。

总结精髓:
短短十几个字,把“美好消逝”和“回忆伤人”两层情绪叠在一起,像一杯苦中带甜的酒。它的魅力在于不煽情,却让人读后心里一沉,想到自己生命里那些“再也回不去的春天”。

秦观

秦观(1049-1100)字太虚,又字少游,别号邗沟居士,世称淮海先生。汉族,北宋高邮(今江苏)人,官至太学博士,国史馆编修。秦观一 生坎坷,所写诗词,高古沉重,寄托身世,感人至深。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,多有遗迹。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,丽水的秦少游塑像、淮海先生祠、莺花亭;青田的秦学士祠;湖南郴州三绝碑;广西横县的海棠亭、醉乡亭、淮海堂、淮海书院等。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,墓碑上书“秦龙图墓”几个大字。有秦家村、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