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谢堂前双燕子,乌衣巷口曾相识。
出自 元代 萨都剌 《满江红·金陵怀古》
六代豪华,春去也、更无消息。空怅望,山川形胜,已非畴昔。王谢堂前双燕子,乌衣巷口曾相识。听夜深、寂寞打孤城,春潮急。思往事,愁如织。怀故国,空陈迹。但荒烟衰草,乱鸦斜日。玉树歌残秋露冷,胭脂井坏寒螀泣。到如今、只有蒋山青,秦淮碧!(寒螀 一作:寒蛩)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历史感的画面,像一张褪色的老照片突然鲜活起来。
"王谢堂前双燕子"——南京乌衣巷曾是东晋豪门王导、谢安两大家族居住地,诗中的燕子就像穿越时空的记者,当年它们曾在豪门屋檐下筑巢,见证过钟鸣鼎食的繁华。如今燕子依旧成双成对,但昔日的朱门大院早已换了人间。
"乌衣巷口曾相识"——这燕子仿佛是历史的老熟人,在巷口与诗人打了个照面。一个"曾"字道破天机:燕子记得这里从前的模样,而如今巷口晒太阳的老人,可能正是当年豪门仆役的后代。
诗人用燕子这个"活的历史见证者",把三百年的沧桑巨变轻轻折叠在"似曾相识"的瞬间。就像我们某天在老家胡同口,突然发现儿时爬过的老槐树还在,但树下嬉戏的已是陌生孩童。这种时空交错的恍惚感,正是这句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。
萨都剌
萨都剌(约1272—1355)元代诗人、画家、书法家。字天锡,号直斋。回族(一说蒙古族)。其先世为西域人,出生于雁门(今山西代县),泰定四年进士。授应奉翰林文字,擢南台御史,以弹劾权贵,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,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,左迁淮西北道经历,晚年居杭州。萨都剌善绘画,精书法,尤善楷书。有虎卧龙跳之才,人称燕门才子。他的文学创作,以诗歌为主,诗词内容,以游山玩水、归隐赋闲、慕仙礼佛、酬酢应答之类为多,思想价值不高。萨都剌还留有《严陵钓台图》和《梅雀》等画,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