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恨年年压金线,为他人作嫁衣裳。

出自 唐代 秦韬玉 《贫女》

译文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,都是替富贵人家的小姐做嫁衣裳。

注释苦恨:非常懊恼。压金线:用金线绣花,“压”是刺绣的一种手法,这里作动词用,是刺绣的意思。

赏析此句着手在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,通过贫女的独白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,语言没有典故,不用比拟,全是出自贫家女儿的又细腻又爽利、富有个性的口语,毫无遮掩地倾诉心底的衷曲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缝制嫁衣的辛劳比喻人生中常见的无奈——辛苦付出却为他人谋利。

字面意思
一个女子年复一年埋头用金线绣制华美的嫁衣,但最后这些衣裳都穿在了别人身上。她付出了心血,却享受不到成果。

深层含义
1. 劳而不获的普遍困境
就像现代职场中有人拼命加班,成果却被上司领功;农民辛苦种地,中间商赚走大部分利润。诗句戳中了这种“为他人做嫁衣”的无力感。

2. 对比产生的冲击力
“金线”代表珍贵劳动,“嫁衣”象征美好结果,但“年年压”的重复动作和“为他人”的结局形成强烈反差,让人瞬间共情。

3. 含蓄的社会批判
不直接骂剥削制度,而是用具体画面让人自己联想:为什么有人永远在付出?谁拿走了“嫁衣裳”?这种留白反而更有力量。

现代启示
诗句之所以流传千年,因为它超越了古代缝衣场景,直指任何时代都存在的劳动异化现象——当付出与回报长期失衡时,普通人如何面对?这种对公平的追问,才是它永恒的魅力。

秦韬玉

秦韬玉 唐代诗人,生卒年不详,字中明,一作仲明,京兆(今陕西西安市)人,或云郃阳(今陕西合阳)人。出生于尚武世家,父为左军军将。少有词藻,工歌吟,却累举不第,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,充当幕僚,官丞郎,判盐铁。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,韬玉从僖宗入蜀,中和二年(882)特赐进士及第,编入春榜。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、神策军判官。时人戏为“巧宦”,后不知所终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