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,以告赵宣子曰:寡君即位三年,召蔡侯而与之事君。

出自 先秦 左丘明 《郑子家告赵宣子》

  晋侯合诸侯于扈,平宋也。

  于是晋侯不见郑伯,以为贰于楚也。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,以告赵宣子曰:“寡君即位三年,召蔡侯而与之事君。九月,蔡侯入于敝邑以行,敝邑以侯宣多之难,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,十一月,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。十二年六月,归生佐寡君之嫡夷,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。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,以蒇陈事。十五年五月,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。往年正月,烛之武往朝夷也。八月,寡君又往朝。以陈蔡之密迩于楚,而不敢贰焉,则敝邑之故也。虽敝邑之事君,何以不免?在位之中,一朝于襄,而再见于君,夷与孤之二三臣,相及于绛。虽我小国,则蔑以过之矣。今大国曰:‘尔未逞吾志。’敝邑有亡,无以加焉。古人有言曰:‘畏首畏尾,身其余几?’又曰:‘鹿死不择音。’小国之事大国也,德,则其人也;不德,则其鹿也。铤而走险,急何能择?命之罔极,亦知亡矣。将悉敝赋以待于鯈,唯执事命之。文公二年,朝于齐;四年,为齐侵蔡,亦获成于楚。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,岂有罪也?大国若弗图,无所逃命。”

  晋巩朔行成于郑,赵穿、公婿池为质焉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讲的是郑国大夫子家派人送信给晋国权臣赵宣子,信中说:"我们国君即位第三年时,就主动召见蔡国国君,一起侍奉周天子。"

用大白话来说:
1. 表面看是汇报工作,实际是"秀肌肉"——郑国在展示自己的外交影响力(能号召蔡国)和对周王室的忠诚
2. 短短两句话暗含三层信息量:
- 时间精确到"即位三年"(暗示郑国政局稳定)
- "召蔡侯"(用"召"字显示郑国地位高于蔡国)
- "事君"(强调自己带头尊奉周天子,占据道德高地)
3. 春秋时期的外交辞令就像现代的外交照会,每个用词都经过精心设计,既达到目的又不失体面

就像今天两个公司谈判,一方说"我们三年前上市时就带着合作伙伴给行业龙头供货",看似闲聊,实则暗示自己的实力和行业地位。古人这种含蓄又有分量的表达方式,正是文言文的魅力所在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