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花香。
出自 宋代 秦观 《江城子·清明天气醉游郎》
清明天气醉游郎。莺儿狂。燕儿狂。翠盖红缨,道上往来忙。记得相逢垂柳下,雕玉珮,缕金裳。春光还是旧春光。桃花香。李花香。浅白深红,一一斗新妆。惆怅惜花人不见,歌一阕,泪千行。
现代解析
“李花香”这三个字看似简单,却藏着生动的画面感和含蓄的情感。
1. 用最少的字,画最活的景
“李花”点明季节(初春)和场景(开满白花的李树),“香”字立刻激活了嗅觉。不用写“满树”“盛开”之类的词,读者自然能想象一片雪白李花在风中散发清香的画面,这是中文“留白”的妙处。
2. 平淡中有深意
李花不如牡丹富贵,不如梅花孤傲,但它朴素安静,香气清雅。这种“普通的美”反而更贴近生活,让人联想到乡间小路、农家院落,甚至童年记忆,平淡中带着温暖。
3. 为什么不说“桃花香”?
桃花艳丽,常比喻爱情;而李花更素净,更适合表达宁静的喜悦或淡淡的思念。比如诗人可能站在李树下,闻到花香时突然想起某个安静午后,或远方的亲人——这种含蓄的情感,全藏在“香”字里。
总结:好句子不一定需要华丽辞藻。“李花香”胜在它用日常事物触发多重感官(视觉+嗅觉),留出空间让读者自己填补情感,像一杯清茶,初尝简单,细品回甘。
秦观
秦观(1049-1100)字太虚,又字少游,别号邗沟居士,世称淮海先生。汉族,北宋高邮(今江苏)人,官至太学博士,国史馆编修。秦观一 生坎坷,所写诗词,高古沉重,寄托身世,感人至深。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,多有遗迹。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,丽水的秦少游塑像、淮海先生祠、莺花亭;青田的秦学士祠;湖南郴州三绝碑;广西横县的海棠亭、醉乡亭、淮海堂、淮海书院等。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,墓碑上书“秦龙图墓”几个大字。有秦家村、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