赐与庙胙,命无下拜。

出自 两汉 曹操 《短歌行》

周西伯昌,怀此圣德。
三分天下,而有其二。
修奉贡献,臣节不坠。
崇侯谗之,是以拘系。
后见赦原,赐之斧钺,
得使专征,为仲尼所称。
达及德行,犹奉事殷,论叙其美。
齐桓之功,为霸之道。
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。
一匡天下,不以兵车。
正而不谲,其德传称。
孔子所叹,并称夷吾,民受其恩。
赐与庙胙,命无下拜。
小白不敢尔,天威在颜咫尺。
晋文亦霸,躬奉天王。
受赐圭瓒,秬鬯彤弓。
卢弓矢千,虎贲三百人。
威服诸侯,师之所尊。
八方闻之,名亚齐桓。
河阳之会,诈称周王,是其名纷葩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讲的是古代君王对臣子的一种特殊礼遇。

简单来说,君王赐给臣子祭祀用的肉(庙胙),同时特意嘱咐他“不用下拜”。表面看是小事,但背后大有深意:

1. 打破常规的尊重
古代礼仪森严,臣子接受赏赐必须跪拜谢恩。君王特意免去跪拜,是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臣子的格外器重,相当于今天领导对你说“别客气,咱们之间不用这些虚礼”。

2. 拉近距离的智慧
通过免除形式化的礼节,君王既维护了权威,又显得亲和。类似现代职场中,上司用一句“以后直接叫我名字就行”来消除上下级的隔阂。

3. 藏在细节中的信任
祭祀用的肉是神圣之物,赐肉本身已是荣誉,免跪拜更暗示“我视你为自家人”。这种含蓄的表达,比直接夸赞更有分量。

精髓在于: 用最小的动作传递最深的重视。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,既给了面子,又收了人心,展现了古代高层交往中微妙的分寸感。

曹操

曹操(155年-220年正月庚子),字孟德,一名吉利,小字阿瞒,沛国谯(今安徽亳州)人,汉族。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。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,其子曹丕称帝后,追尊为武皇帝,庙号太祖。曹操精兵法,善诗歌,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,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,气魄雄伟,慷慨悲凉;散文亦清峻整洁,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,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史称建安风骨,鲁迅评价其为“改造文章的祖师”。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,尤工章草,唐朝张怀瓘在《书断》中评其为“妙品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