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他有甚堪悲处?思量却也有悲时,重阳节近多风雨。
译文问他有什么可以悲伤之处?细细想想却也有悲伤的时候:重阳节快到了,秋风秋雨使人感到格外凄凉。
注释甚堪:什么可以。思量:细细想想。
赏析此句化用诗人潘大临咏重阳的名句“满城风雨近重阳”,词人之所谓“风雨”,一语双关,既指自然气候,也暗喻政治形势之险恶,寄托了词人的政治感想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看似在问"有什么值得悲伤的",实则通过三个层次道出了人生况味:
第一句"问他有甚堪悲处"像是自我开解,用反问语气强作豁达,就像现代人遇到烦心事先说"这有什么大不了的"。
第二句"思量却也有悲时"笔锋一转,承认人生确实存在无法回避的悲伤时刻。这种先否定后肯定的表达方式,比直接说"我很悲伤"更有感染力,就像强撑笑容的人突然叹气。
最妙的是第三句"重阳节近多风雨",用具体场景道破人生真相:重阳本是登高赏秋的佳节,却偏偏遇上连绵风雨。这就像现代人精心准备的旅行遇上暴雨,期待已久的聚会突然生病,道出了"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"的普遍体验。
三句话由故作轻松到坦然承认,最后用风雨意象收尾,把抽象的人生感慨变得可感可触。这种欲说还休的表达方式,比直白抱怨更有余味,让不同时代的读者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。
辛弃疾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