绝景良时难再并,他年此日应惆怅。
出自 唐代 刘禹锡 《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》
译文只因为良辰美景难以再回来,以后到了中秋这天应该很惆怅吧!
注释惆怅:伤感。
赏析此句抒发了诗人对"绝景良时"的情感,表达了略出桃源别后,难再重游的惆怅之意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对美好时刻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感伤。它用大白话来说就是:
"眼前这绝美的景色和难得的时刻,以后很难再遇到了。等到将来某天回想起来,心里肯定会充满遗憾和失落。"
诗人用简单两句话抓住了人生中常见的两种情绪:
1. 对当下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(比如和朋友相聚的欢乐时光、旅行中看到的壮丽景色)
2. 对美好事物终将消逝的清醒认识
这种写法的高明之处在于:
- 用"绝景良时"四个字就构建出让人身临其境的画面感
- "难再并"三个字道出了人生无常的真理
- "应惆怅"准确预见了人类共通的怀旧心理
就像我们拍下一张满意的照片时,心里隐约知道"这一刻过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",诗人把这种每个人都体验过却难以表达的感受,凝练成了充满韵律美的文字。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敏感,正是这句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。
刘禹锡
刘禹锡(772-842),字梦得,汉族,中国唐朝彭城(今徐州)人,祖籍洛阳,唐朝文学家,哲学家,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监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(今湖南常德)。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、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“汉寿城春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