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楼谁与上?

出自 五代 李煜 《子夜歌·人生愁恨何能免》

人生愁恨何能免,销魂独我情何限!故国梦重归,觉来双泪垂。
高楼谁与上?长记秋晴望。往事已成空,还如一梦中。

现代解析

“高楼谁与上?”这句话看似简单,却藏着深深的孤独和渴望。

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:一个人站在高楼上,眼前是开阔的风景,但心里却在问:“有谁能和我一起登高望远呢?”表面是在问有没有同伴,实际上是在感叹知音难觅、孤独无依。

它的魅力在于:
1. 用日常场景表达深刻情感——登高本是平常事,但加上“谁与上”,立刻让画面有了情绪,让人联想到人生中那些无人分享喜悦或忧愁的时刻。
2. 留白引发共鸣——没说为什么孤独,也没说具体在等谁,读者却能代入自己的经历,可能是思念朋友、渴望理解,或是追求理想时的寂寞。
3. 短小却有力量——短短五个字,既有动作(登楼),又有心理活动(渴望陪伴),语言极其精炼。

现代人也能感同身受:
就像今天有人发消息“今晚的月亮好美”,其实是想说“希望有人一起看”;或者拍下美食照片却没人分享时的失落。这种“热闹中的孤独”,古今相通。

李煜

李煜(937年8月15日―978年8月13日),南唐元宗(即南唐中主)李璟第六子,初名从嘉,字重光,号钟隐、莲峰居士,汉族,生于金陵(今江苏南京),祖籍彭城(今江苏徐州铜山区),南唐最后一位国君。李煜精书法、工绘画、通音律,诗文均有一定造诣,尤以词的成就最高。李煜的词,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、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,又受李璟、冯延巳等的影响,语言明快、形象生动、用情真挚,风格鲜明,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,含意深沉,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,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