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记秋晴望。

出自 五代 李煜 《子夜歌·人生愁恨何能免》

人生愁恨何能免,销魂独我情何限!故国梦重归,觉来双泪垂。
高楼谁与上?长记秋晴望。往事已成空,还如一梦中。

现代解析

“长记秋晴望”这句话虽然只有五个字,却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,瞬间把人拉进回忆里的某个秋天。

画面感极强
“秋晴望”三个字组合在一起,就像按下快门——秋高气爽的蓝天下,有人静静站着远眺。可能是看满山红叶,可能是看南飞的雁,也可能只是望着远方发呆。天空的清澈、空气的凉意、阳光的温柔,全都藏在字缝里。

情感的暗流
“长记”(一直记得)暴露了这是回忆。为什么偏偏记住这个普通的秋日场景?或许那天发生了重要的事,或许什么都没发生,但那种平静的美好成了心底的印记。就像我们总记得某个午后阳光的角度,却说不出具体原因。

留白的魅力
它没说记得什么景色,也没说当时的心情,反而让人浮想联翩。读的人会自动代入自己记忆里最像“秋晴望”的片段,或许是故乡的稻田,或许是放学路上的银杏道——这种“半成品”式的句子,反而让每个人都能共鸣。

总结
它用最少的字,同时做到了“有画面”“有感情”“有互动”。就像你突然对朋友说“还记得那年秋天的好天气吗”,对方瞬间心领神会——这就是经典句子的魔力。

李煜

李煜(937年8月15日―978年8月13日),南唐元宗(即南唐中主)李璟第六子,初名从嘉,字重光,号钟隐、莲峰居士,汉族,生于金陵(今江苏南京),祖籍彭城(今江苏徐州铜山区),南唐最后一位国君。李煜精书法、工绘画、通音律,诗文均有一定造诣,尤以词的成就最高。李煜的词,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、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,又受李璟、冯延巳等的影响,语言明快、形象生动、用情真挚,风格鲜明,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,含意深沉,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,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