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送新鸿哀破国,昼行饥虎齧空林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萧瑟凄凉的秋景图,用两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家国破碎的悲怆:
1. "秋送新鸿哀破国"
秋天南飞的大雁(新鸿)发出哀鸣,仿佛在哭诉被战争摧毁的国家。这里用大雁的视角,将动物拟人化,让自然景物替人类表达亡国之痛,比直接写"百姓在哭"更含蓄有力。
2. "昼行饥虎齧空林"
白天饿虎在啃咬空荡荡的树林,这个反常细节(虎本该夜行)暗示战乱后生态失衡。饿虎象征乱世中的暴力,而"空林"既写实(树木被砍伐殆尽),又隐喻民生凋敝的社会现状。
两句通过动物视角和反常现象,把抽象的战乱后果转化为具象画面:前句是"听"到的声音之悲,后句是"看"到的景象之惨。不用一个"惨"字,却让读者从雁啼虎啸中感受到彻骨苍凉,这正是古典诗歌"以景写情"的绝妙之处。
郑思肖
郑思肖(1241~1318)宋末诗人、画家,连江(今属福建)人。原名不详,宋亡后改名思肖,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。字忆翁,表示不忘故国;号所南,日常坐卧,要向南背北。亦自称菊山后人、景定诗人、三外野人、三外老夫等。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。元军南侵时,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,未被采纳。后客居吴下,寄食报国寺。郑思肖擅长作墨兰,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,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。有诗集《心史》、《郑所南先生文集》、《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