凉月如眉挂柳湾,越中山色镜中看。

出自 唐代 戴叔伦 《兰溪棹歌》

译文一弯蛾眉月,映射着清冷的黑暗,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。越中水清如镜,两岸秀色尽映水底。

注释凉月:新月。越: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,今浙江省中部。

赏析诗人用淡淡的笔墨,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,既写出月色秀丽,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,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,塑造了朦胧而飘渺的艺术境界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静谧夜景,用日常事物作比,画面感极强。

1. "凉月如眉":将初月比作秀气的眉毛,既点明是月初的弯月,又传递出夜风的清凉感。不用"弯月"而用"眉"作比,更显文人雅趣。

2. "挂柳湾":一个"挂"字让月亮像灯笼般悬在柳树枝头,柳枝垂向河湾的形态与弯月形成呼应,静态画面中藏着巧妙的构图美。

3. "越中山色":借绍兴一带(古越地)的典型山水,暗示这是倒映在水中的景色。不直说"倒影",为下句埋下伏笔。

4. "镜中看":把平静的水面比作镜子,突然揭开前句的悬念——原来山色都是水中倒影。这种"先藏后揭"的写法,让寻常夜景顿时生出诗意惊喜。

全句妙在:先用眉月、柳枝勾勒近景,再通过水面倒影展开远景,最后用"镜"字点破玄机。就像摄影师先拍特写再拉全景,最后让观众发现这竟是倒影镜头,平淡的夜游瞬间变成充满想象力的视觉游戏。

戴叔伦

戴叔伦(732—789),唐代诗人,字幼公(一作次公),润州金坛(今属江苏)人。年轻时师事萧颖士。曾任新城令、东阳令、抚州刺史、容管经略使。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。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,但《女耕田行》、《屯田词》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。论诗主张“诗家之景,如蓝田日暖,良玉生烟,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”。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