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不见,梦难凭,红纱一点灯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非常生动的夜晚思念场景,用最朴实的画面传递出最深的情感。
“人不见”直白道出思念的对象不在眼前,可能是远行、离别或天人永隔。三个字像一声叹息,藏着无数想见却见不到的无奈。
“梦难凭”进一步说连梦里都难相见。人常寄托于梦中相会,但这里连梦都靠不住,思念无处安放,有种更深的孤独感。
最妙的是“红纱一点灯”,像电影特写镜头:一盏红纱罩着的孤灯,在黑暗里微微亮着。这盏灯可能是等待的象征(古人点灯候归人),也可能是思念者不眠的见证。红色纱罩让灯光朦胧,就像被泪水模糊的视线,温暖中带着凄美。
整句诗没用任何华丽词藻,就像用最简单的线条勾画出一幅剪影:黑暗的房间里,一个人对着孤灯发呆,心里满是想见却见不到的惆怅。这种留白手法,让每个读者都能代入自己的故事——可能是等恋人、想家人,或是追忆故人, universal 的情感共鸣正是它的魅力所在。
毛文锡
唐末五代时人,字平珪,高阳(今属河北人),一作南阳(今属河南)人。年十四,登进士第。已而入蜀,从王建,官翰林学士承旨,进文思殿大学士,拜司徒,蜀亡,随王衍降唐。未几,复事孟氏,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。《花间集》称毛司徒,著有《前蜀纪事》《茶谱》,词存三十二首,今有王国维辑《毛司徒词》一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