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青史低头袖手,问红尘缄口回头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话用两个生动的画面,道出了古代文人对历史和现实的复杂态度。
前半句"玩青史低头袖手"像一幅漫画:一个人翻着史书(青史),却低着头把手缩在袖子里。这透露了读书人面对历史的无奈——明明看透了历史规律,却选择不插手、不评论,像极了现代人"吃瓜群众"的心态。袖手的动作特别传神,把那种"看破不说破"的消极智慧具象化了。
后半句"问红尘缄口回头"更妙,像是有人问他对现实社会的看法,他立刻闭紧嘴巴转身就走。这个转身动作比任何语言都强烈,展现了文人既关心现实,又害怕惹祸上身的矛盾心理。"缄口"二字活画出那种欲言又止的憋屈感。
两句话对仗工整得像对联,"低头"对"缄口","袖手"对"回头",但说的都是同一种生存智慧:在专制社会里,聪明人往往选择装糊涂。这种表达既不直白得罪人,又把知识分子的憋闷说得淋漓尽致,就像现代人常说的"懂的都懂",表面平静底下全是无奈。
吴西逸
[元](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)名、里、生卒年均不详,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。其散曲《自况》云:“万倾烟霞归路,一川花草香车,利名场上我情疏。蓝田堪种玉,鲁海可操觚,东风供睡足。”可从中窥见其性情。散曲内容多写自然景物、离愁别恨或个人的闲适生活,风格清丽疏淡。阿里西瑛作嬾云窝成,自题殿前欢,西逸及贯云石等均有和作。西逸所作曲,今存小令四十余支。(见太平乐府)太和正音谱评为“如空谷流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