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唱宪王春乐府,金梁桥外月如霜。

出自 明代 李梦阳 《汴京元夕》

译文他们一同表演着周宪王朱有炖的杂剧,而金梁桥外皓月洁白如霜。

注释宪王:指周宪王朱有炖。金梁桥:汴梁桥名。

赏析此句以景衬声,先用男女声“齐唱”渲染出元宵欢庆、万民同乐的情景,接着宕开笔端,写起了金梁桥外的夜景,以淡墨衬浓彩,余韵宛转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古代夜景:人们齐声唱着宪王写的春日乐曲,金梁桥外月光清冷如霜。

1. 画面感极强
前半句“齐唱宪王春乐府”是听觉描写,热闹欢快——众人合唱,乐曲大概是轻松愉悦的春日主题;后半句“金梁桥外月如霜”是视觉描写,静谧清冷——月光洒在桥上,像铺了一层白霜。一闹一静,形成鲜明对比,仿佛能让人看到桥内灯火通明、歌声飞扬,而桥外月色清冷、天地无声。

2. 暗藏时光流逝的感慨
“宪王”是过去的王侯,“春乐府”是歌颂春天的曲子。人们唱着旧时的乐曲,而桥外的月光却千年不变(“月如霜”常象征永恒)。热闹是短暂的,自然却是永恒的,隐约透露出一种“物是人非”的淡淡怅惘。

3. 用日常事物营造诗意
“金梁桥”“月如霜”都是寻常景物,但组合在一起却格外有韵味。桥是人间繁华的象征,月光是自然的馈赠,一近一远,一实一虚,让普通夜景有了超越现实的意境美。

总结:这句诗妙在短短14个字,既有声音、有画面,还藏着对时光的思考。它不直接抒情,却通过对比让读者自己感受到热闹中的寂寥,人间烟火与天地永恒的碰撞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