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思十五年中事,才也纵横,泪也纵横,双负箫心与剑名。
出自 清代 龚自珍 《丑奴儿令·沉思十五年中事》
译文我于沉思中回首十五年间的往事,想到自己才气纵横,却屡遭挫折,辜负了自己的理想,不禁泪流满面。
注释十五年:这里指作者十八岁(嘉庆十四年,1809年)成人立志以来,到道光三年(1823年)的十五年。箫:指赋诗忧国的哀怨幽情。剑:指报国的雄心壮志。
赏析诗人用寥寥数笔,将十五年间的坎坷经历粗略地描述了一番,两个“纵横”,形象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,箫剑双负的心情,“箫心”指生活中的各种幽情亲情,“剑名”指人生追求和志向抱负,二者“双负”,唯有泪纵横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像是一个中年人的深夜自白,字里行间浸透着理想与现实的碰撞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:
1. 时间的重量
"十五年"不是简单的数字,而是无数个日夜的积累。就像现代人翻看旧相册突然发现青春已逝,诗人用这个具体的时间跨度,让读者感受到岁月实实在在的流逝。
2. 才华与痛苦的悖论
"才也纵横,泪也纵横"形成强烈反差。就像今天某个领域的高手,外人只看到他的成就,却不知他背后付出的代价。这种矛盾心理特别真实——明明有能力,却依然被生活磨得满眼泪水。
3. 未完成的自我
"箫心"代表艺术理想,"剑名"象征事业抱负,用"双负"这个说法,就像现代人说"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"。这种对年轻时代梦想的愧疚感,跨越时空依然能引起共鸣。
整句诗的魅力在于,它用短短21个字,道出了每个奋斗者都可能经历的困境:时间溜走了,能力增长了,但最初的自己却找不到了。这种真诚的自我解剖,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。
龚自珍
龚自珍(1792年8月22日~1841年9月26日)清代思想家、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。27岁中举人,38岁中进士。曾任内阁中书、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。主张革除弊政,抵制外国侵略,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。48岁辞官南归,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。他的诗文主张“更法”、“改图”,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,洋溢着爱国热情,被柳亚子誉为“三百年来第一流”。著有《定庵文集》,留存文章300余篇,诗词近800首,今人辑为《龚自珍全集》。著名诗作《己亥杂诗》共315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