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暮远为客,边隅还用兵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在外的人,在年末时节依然无法归家的孤独感,同时暗示了边疆战事未平的动荡时局。
前两句"岁暮远为客"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游子最深的无奈——年关将至,人人都盼团圆,而他却依然漂泊异乡。"远为客"三个字既点明物理距离的遥远,更暗含心理上的疏离感。后两句"边隅还用兵"突然将镜头拉远,让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产生共振:当战火在边疆持续燃烧时,普通人的团圆愿望就变得更加奢侈。
诗人没有直接抒情,而是通过"岁暮"与"用兵"的时空对照,让节日氛围与战争阴影形成强烈反差。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让读者更能体会乱世中小人物的无力感——就像现代人过年时看到新闻里的战乱报道,欢庆中总会带着几分沉重。诗句穿越千年依然动人,正是因为它抓住了人类共通的羁旅之愁与和平之愿。
杜甫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