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雁洛阳边。

出自 唐代 王湾 《次北固山下》

译文北去的归雁啊,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!

注释归雁:北归的大雁。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,春天飞往北方。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。

赏析此句抒发了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,以归雁为引,寄托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。

现代解析

“归雁洛阳边”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:北归的大雁飞向洛阳城边。短短五个字,却传递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。

画面感极强
诗人用“归雁”点明季节(春天迁徙)和方向(向北飞行),而“洛阳边”立刻让人联想到这座历史名城的轮廓。就像用镜头捕捉到一群大雁掠过古城上空的瞬间,画面动静结合,既有飞翔的动感,又有城池的沉稳。

暗藏的情感密码
大雁归巢往往象征游子思乡。洛阳在唐代是繁华的东都,这里可能是诗人牵挂的故乡,或是建功立业的理想之地。雁群飞向洛阳,或许正暗合着诗人自己渴望回归的心情——就像现代人说“看着高铁开往家乡的方向,心里酸酸的”。

留白的艺术
诗人没说大雁是否到达洛阳,也没说自己是否同行。这种“说一半藏一半”的手法,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:是羡慕大雁能自由归去?还是惆怅自己仍滞留他乡?不同的读者能品出不同的滋味。

穿越时空的共鸣
今天虽然不再用雁传书,但当我们看到“春运返乡”“机场重逢”的场景时,那种对归途的期盼、对故土的眷恋,与千年前这句诗的情感依然相通。它用最朴素的自然景象,戳中了人类永恒的情感软肋。

王湾

王湾(约693年—约751年),字号不详,唐代诗人,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。玄宗先天年间(712年)进士及第,授荥阳县主簿。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,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,书成之后,因功授任洛阳尉。王湾“词翰早著”,现存诗10首,其中最出名的是《次北固山下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