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庐人不见,今得广州书。

出自 唐代 刘采春 《啰唝曲六首·其四》

那年离别日,只道住桐庐。
桐庐人不见,今得广州书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场景:诗人许久未见桐庐的老友,突然收到他从广州寄来的信。短短十个字,却包含了三层动人的情感:

1. 时空的错位感
"桐庐人不见"是记忆中的旧画面,"广州书"是眼前的新消息,两个地名突然把相隔千里的过去与现在串联起来,像突然翻出一张老照片。

2. 含蓄的牵挂
不说"我想你",而用"不见"暗示长久的思念;不提"终于联系上了",用"今得"传递收到信时的惊喜。这种克制反而让情感更显厚重。

3. 书信的温度
在通讯不便的古代,一封远方来信堪比珍宝。诗人特意点明"广州书",让我们仿佛看见他摩挲信纸、辨认字迹的样子,纸短情长的感动穿越千年依然鲜活。

这种用具体事物(书信)承载抽象情感(思念)的表达方式,比直白抒情更有余味。就像今天我们突然收到老友从国外寄的明信片,那种"见字如面"的触动古今相通。

刘采春

刘采春,淮甸(今江苏省淮安、淮阴一带)人,一作越州(今浙江省绍兴市)人,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。她擅长参军戏,又会唱歌,深受元稹的赏识,说她“言辞雅措风流足,举止低回秀媚多。”可见她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