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恨湘云人散,楚兰魂伤。
出自 宋代 史达祖 《寿楼春·寻春服感念》
裁春衫寻芳。记金刀素手,同在晴窗。几度因风残絮,照花斜阳。谁念我,今无裳?自少年、消磨疏狂。但听雨挑灯,攲床病酒,多梦睡时妆。飞花去,良宵长。有丝阑旧曲,金谱新腔。最恨湘云人散,楚兰魂伤。身是客、愁为乡。算玉箫、犹逢韦郎。近寒食人家,相思未忘苹藻香。
现代解析
这句“最恨湘云人散,楚兰魂伤”表达了一种深切的离愁别恨,用自然景物来比喻内心的痛苦,非常动人。
“湘云”可以理解为湖南(湘)的云,象征着漂泊无依、聚散无常。云本身是流动不定的,就像人生中那些不得不分离的时刻,所以“人散”带来的遗憾被强调为“最恨”——这是最让人痛心的事。
“楚兰”指楚地(湖北湖南一带)的兰花,兰花在传统文化里象征高洁的品格或美好的感情。这里用“魂伤”形容兰花,仿佛连兰花都为离别而心碎,其实是借物喻人——脆弱美好的事物被摧毁,暗示着作者(或主人公)因分离而精神受创。
整句的精妙在于:
1. 用地域意象引发联想:湘、楚两地常与屈原的忧思、爱情传说(如湘妃泪洒斑竹)挂钩,自带哀愁氛围。
2. 将情绪投射到景物:云和兰本是无情的自然之物,却被赋予人的情感,让抽象的“恨”和“伤”变得可视可感。
3. 对比中强化痛苦:云的“散”是物理距离,兰的“魂伤”则是精神打击,从外到内展现离别对人的双重伤害。
简单说,它把“我们分开后,连天地万物都替我难过”这种心情,用短短十个字凝练成了画面,让读者能瞬间共情那种撕心裂肺的遗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