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祥泫然出涕,曰:国亡不能救,为人臣者死有余罪,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。

出自 宋代 文天祥 《千秋祭》

天祥至潮陽,见弘范,左右命之拜,不拜,弘范遂以客礼见之,与俱入厓山,使为书招张世杰。天祥曰:“吾不能捍父母,乃教人叛父母,可乎?”索之固,乃书所过《零丁洋诗》与之。其末有云: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弘范笑而置之。厓山破,军中置酒大会,弘范曰:“国亡,丞相忠孝尽矣,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,将不失为宰相也。”天祥泫然出涕,曰:“国亡不能救,为人臣者死有余罪,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。”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是文天祥在国破家亡时的悲壮自白,用现代话可以理解为:

他红着眼眶流泪说:"国家灭亡了我却救不了,作为臣子就算死也抵不了这份罪过,哪还有脸苟且偷生、做两面派呢?"

精妙之处在于:
1. 用"泫然出涕"这个画面感极强的描写,让读者直接看到英雄落泪的震撼场景,比直接说"很悲伤"更有力量。

2. "死有余罪"四个字像秤砣一样沉重,把忠臣的愧疚感量化了——死亡都不足以弥补过错,这是对自己最严厉的审判。

3. "逃其死而二其心"用生活化的比喻,把变节行为说得像做贼:既要偷生又要假装忠诚,就像同时向两边讨好的人。

这句话之所以动人,是因为它展现了:
- 真正的忠诚不是作秀,而是把国家存亡看得比生命更重
- 在绝境中依然保持人格完整,拒绝找借口开脱
- 用最朴素的语言说出了最刚烈的骨气

就像现代人说的"宁可站着死,绝不跪着生",但文天祥说得更有血有肉,既有铁骨也有柔情。

文天祥

文天祥(1236.6.6-1283.1.9),字履善,又字宋瑞,自号文山,浮休道人。汉族,吉州庐陵(今江西吉安县)人,南宋末大臣,文学家,民族英雄。宝祐四年(1256年)进士,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。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,被扣留。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,由南通南归,坚持抗元。祥兴元年(1278年)兵败被张弘范俘虏,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,后在柴市从容就义。著有《过零丁洋》、《文山诗集》、《指南录》、《指南后录》、《正气歌》等作品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