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二河山俱失险,将军束手无筹策。
出自 金朝 段克己 《满江红·过汴梁故宫城》
塞马南来,五陵草树无颜色。云气黯,鼓鼙声震,天穿地裂。百二河山俱失险,将军束手无筹策。渐烟尘、飞度九重城,蒙金阙。长戈袅,飞鸟绝。原厌肉,川流血。叹人生此际,动成长别。回首玉津春色早,雕栏犹挂当时月,更西来、流水绕城根,空呜咽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国家面临危机时的无力局面,用大白话来解释就是:
"连一百二十里险要山河都守不住了,将军们急得干瞪眼也想不出办法。"
它的精髓在于用两个画面感极强的场景:
1. "百二河山"代表国家天然的地理优势(像游戏里的防御塔),连这都丢了,说明形势危急到极点。
2. "将军束手"这个动作特别生动——平时威风凛凛的将领们现在只能搓着手干着急,反差感十足。
最妙的是最后三个字"无筹策",就像现在人说"脑子一片空白",把那种绝望感写得特别真实。整句话用最简练的文字,让读者仿佛看到一群将领在军事地图前抓耳挠腮的窘迫模样,比直接说"国家要亡了"更有冲击力。
这种写法高明在:用具体场景代替抽象描述,用人物动作传递心理状态,就像电影镜头一样让人过目难忘。
段克己
段克己(1196~1254)金代文学家。字复之,号遁庵,别号菊庄。绛州稷山(今山西稷山)人。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,赵秉文目之为“二妙”,大书“双飞”二字名其居里。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,但入仕无门,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。金亡,避乱龙门山中(今山西河津黄河边),时人赞为“儒林标榜”。蒙古汗国时期,与友人遨游山水,结社赋诗,自得其乐。元宪宗四年卒,年五十九。工于词曲,有《遁斋乐府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