伫久河桥欲去,斜阳泪满。
出自 宋代 吴文英 《三姝媚·过都城旧居有感》
湖山经醉惯。渍春衫、啼痕酒痕无限。又客长安,叹断襟零袂,涴尘谁浣。紫曲门荒,沿败井、风摇青蔓。对语东邻,犹是曾巢,谢堂双燕。春梦人间须断。但怪得、当年梦缘能短。绣屋秦筝,傍海棠偏爱,夜深开宴。舞歇歌沈,花未减、红颜先变。伫久河桥欲去,斜阳泪满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河桥上久久站立、即将离去时,被夕阳触动而泪流满面的场景。
画面感极强:短短十二个字,像一幅动态的画——黄昏的河桥、迟迟不愿离开的人、西沉的太阳、突然涌出的泪水。夕阳的余晖与泪水交织,让离别显得格外沉重。
情感含蓄却浓烈:没有直接说“我多伤心”,而是用“伫久”(站了很久)表现犹豫不舍,用“斜阳”暗示时间流逝和孤独感,最后“泪满”二字突然爆发,让所有压抑的情绪有了出口。夕阳本是寻常景物,但在此刻成了压垮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留白艺术:诗人没说为何流泪(是送别友人?怀念故乡?感慨人生?),留给读者想象空间。这种“不说破”的手法,反而让不同经历的人都能代入自己的故事,感受到共通的惆怅。
现代启示:我们生活中也有类似时刻——比如在车站告别、旧地重游时,一个平常的黄昏或熟悉的场景突然让人鼻酸。这句诗的魅力,正是捕捉到了这种人类共有的、细腻而突然的情感波动。
吴文英
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与贾似道友善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