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月四时黄道阔,江山一片画图长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用生动的画面感描绘了天地自然的壮美与永恒。
"日月四时黄道阔"可以这样理解:太阳月亮在天空中运行,四季不断更替,但整个天穹始终辽阔无边。就像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,经历春夏秋冬,但天空永远那么宽广包容。这里用日月四季的运动来衬托天空的恒常不变。
"江山一片画图长"则描绘大地:连绵的江河山峦就像一幅永远展开不完的美丽画卷。就像我们站在高处远眺,看到山脉河流蜿蜒到天际,仿佛大自然亲手绘制的水墨长卷,永远看不到尽头。
两句合起来,通过"天空的广阔"和"山河的绵长"这两个最直观的自然景象,表达了时空的永恒与自然的壮丽。诗人用"黄道"(日月运行的轨迹)和"画图"这两个具体意象,把抽象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变得可视可感,让读者能直观体会到天地之大、自然之美。这种将宏大主题具象化的手法,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。
文天祥
文天祥(1236.6.6-1283.1.9),字履善,又字宋瑞,自号文山,浮休道人。汉族,吉州庐陵(今江西吉安县)人,南宋末大臣,文学家,民族英雄。宝祐四年(1256年)进士,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。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,被扣留。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,由南通南归,坚持抗元。祥兴元年(1278年)兵败被张弘范俘虏,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,后在柴市从容就义。著有《过零丁洋》、《文山诗集》、《指南录》、《指南后录》、《正气歌》等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