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色冷并刀,一派酸风卷怒涛。
出自 清代 陈维崧 《南乡子·邢州道上作》
译文秋风就像凌厉凄冷的并刀,一派令人酸目的狂风,席卷呼啸而来声如怒涛。
注释并刀:古并州(山西北部)一带出产的刀具,以锋利著称。一派:一片。酸风:北风;指冬天的风,也指寒风。
赏析词人用“并刀”和“酸风”形象地描绘了秋日的清寒,突出了秋风直射眸子的尖利、寒冷和惨烈感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用生动的画面感写出了秋天的肃杀和凛冽。
“秋色冷并刀”是说秋天的寒意像两把刀合在一起那样锋利刺骨,不用直接说“冷”,而是用“刀”的锋利感让你瞬间体会到那种刺痛的寒冷。
“一派酸风卷怒涛”继续用夸张的比喻:秋风不仅冷,还带着一种刺鼻的酸涩(可能是枯叶腐烂或霜气的气息),它猛烈得像翻滚的怒浪一样扑过来。“怒涛”本是形容狂暴的海浪,这里用来写风,立刻让人感受到秋风横扫一切的凶猛气势。
整句诗没有直接抒情,但通过“刀”“酸风”“怒涛”这些充满攻击性的意象,把秋天那种凌厉、萧瑟、甚至带着点残酷的自然力量写得极具冲击力,读起来仿佛能听到风声呼啸,脸颊被刮得生疼。诗人把无形的秋风写得像刀劈浪涌一样有形有质,正是这句诗最精妙的地方。
陈维崧
陈维崧(1625~1682)清代词人、骈文作家。字其年,号迦陵。宜兴(今属江苏)人。清初诸生,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词,授翰林院检讨。54岁时参与修纂《明史》,4年后卒于任所。